《给孩子留钱不如教孩子本事》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孩子留钱不如教孩子本事》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里,总是认为应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尽量给孩子多留些钱才能放心。这也是绝大多数的中国父母普遍认可的观念。而且现实中大家也都是这么去做的。
给孩子多留些钱,让孩子的将来能够舒舒服服地过日子,父母亲这么想并没有错,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爱自己孩子的具体表现。但是,我们父母在这么做的同时是否也会反思过“给孩子留钱不如教孩子本事”这么个道理呢?
前几天,听几个成功的“富爸爸”们聊天,也谈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问题。当他们谈到孩子时,大家都普遍关注该不该给孩子留下很多钱这样一个敏感问题。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富爸爸”们都明显很感兴趣并且普遍流露出自己的担忧。
他们主要还是担忧孩子知道了他爸爸有钱后,自己就不再努力,大手大脚花钱习惯了,将来一旦家庭有变故,将不能自己养活自己。还有最担忧孩子学坏,养成败家子的恶习。
那么我们做父母的应该给孩子留下什么样的遗产呢?
据我所知,遗产大概包含几个方面:一个是精神上的,一个是事业上的,一个是单纯物质上的。该不该给孩子留遗产?给孩子留什么样的遗产?其实我们每个作父母的都应该认真思考一下,不要盲目的去决定,或者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去考虑。曾经有一位华人说过:“中国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却是最会“娇生惯养”的国家!”那么中国人为什么爱“娇生惯养”呢?这跟我们的教育传统观念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中国是一个以应试教育为基础的国家,这样就造成了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而不重视能力培养的根源。“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用操心。”这是大多数父母的心态。以这样的初衷而教育出来的孩子,只会死读书,做“好学生”。很多学生“高分低能”个人素质极差是个不争的事实。可是持“再苦不能苦孩子”思想的`父母发现,孩子的成长与自己的愿望往往有着极大的落差,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天下父母没有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材的。家庭是一个孩子最早认识外界也是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环境中度过的,可以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未来的发展。现在的父母在外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管教,为了弥补自己无法长时间的陪伴孩子,家长们常常会以金钱作为补偿。
因此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是终生的教师一点都不夸张。父母没有一套好的教育方法,确切的说是没有采用正确而先进的教育方法来教导孩子,将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极大的遗憾。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爱就应像春风化雨般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暖暖的春风轻轻地为孩子拂去忧伤,带来温馨的气息,而对孩子的爱更是孩子永远的甘露,始终灌溉滋润着孩子的成长。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着巨大的潜能,从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法”、赖老师的“累积式教育法”等教育理念中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辛劳,在名校外通宵排队等候报名表;顶着酷暑汗流浃背地骑车带着孩子奔走于各个补习班;倾盆大雨里等在校门口,自己淋雨也要为孩子遮上一把伞;舍不得吃穿供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其实每个父母都无法预知子女未来的成就,他们只是尽量“给予”自己能给的,不求“回报”。可是家庭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同样有很强的技巧性。孩子从懵懵懂懂到变得懂事会体谅父母,父母在其中扮演着良师益友的角色。父母的言行举止决定了孩子们的成长习惯。正如每一位父母所熟知的那句俗语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教育好孩子比拥有亿万财富更加宝贵,真正负责任的父母,是把生存的能力教给孩子,而不是只留给孩子一大堆金钱。有人说,中国的父母是天底下最勤劳的父母,他们日夜奔忙,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给孩子营造一个密不透风的安乐窝,让孩子的未来衣食无忧。如果有可能,最好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毫不费力气地拥有房子、车子和花不完的票子。可不幸的是这群操劳的父母,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变成了他们最忠实的“奴隶”,而孩子则是自己一生的“债主”。他们没有考虑到的是,未来孩子是不是拥有自己赚钱的能力,父母百年之后,孩子能否真正养活自己。
所以,父母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社会中拥有生存的能力和发展的技巧,请教授给孩子们足够的生存能力,而不是冰冷的金钱。中国人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孩子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充满挑战的社会中披荆斩棘,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